据《时代》周刊撰稿人王蕤(Annie Wang)的观察,无论是北京高层,或是如大江健三郎等大师级名家,一致公认莫言是大陆当代最具得奖实力的首席人选。
报导中说,出身山东贫农家庭的莫言,写作声腔与高行健大异其趣,提笔涂涂写写的动机并非为了「社会责任」,纯粹只是想「一天吃三顿结实的饺子」。叙事风格深受马奎斯魔幻写实手法影响,使莫言跳脱丁玲、郭沫若等人「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框架。王蕤不讳言,相较充满张力、笔触淋漓生猛的《红高粱》,收录八、九0年代中短篇的《师傅越来越幽默》不免有些逊色,却也展示莫言多面向的写作才华:文体从寓言到写实,悲剧情调与黑色幽默的讽刺兼容并蓄,全难不倒「好谈鬼怪神魔」,上天下地开讲乡野传奇的山东汉子。
莫言说故事的神奇天分,早就令西方学界倾倒,一九九二年他的英译短篇集《爆炸》(Explosions and Other Stories)得到《今日世界文学》的青睐:「有如福克纳,莫言带领读者进入一个想象力鲜活丰富、圆满自足的世界。」去年底该期刊评选自一九二七至二00一年,七十五年间世界文学管领风骚的四十部顶尖名著,同样没有遗漏莫言。
这份由维吉尼亚?吴尔芙《灯塔行》领衔的书单,俨然诺奖大师点将录,二0年代有叶慈《塔》、福克纳《声音与愤怒》,三0年代智利诗人聂鲁达《地上的居住》,四0年代卡缪《异乡人》、艾略特《四重奏》、川端康成《雪国》,五0年代最是众星云集,墨西哥诗人帕斯《孤独的迷宫》、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等待果陀》、海明威《老人与海》、埃及小说家马富兹史诗钜构《开罗三部曲》、澳洲小说巨擘怀特《沃斯》、葛拉斯《锡鼓》。
六0年代有自陪榜名单媳妇熬成婆的奈波尔《毕斯华士先生的屋子》、索忍尼辛《集中营的一天》、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英国诗人奥登《短诗选》以及马奎斯《百年孤寂》。七0年代睥睨同侪的有葛蒂玛《保护主义者》和米洛斯《冬之钟》(另一本是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这份「诺贝尔级」首选书单上还有同样与大奖错身的莱辛《金色笔记》;莫言《红高粱》格外引人注目,不单是仅有的中文创作名额,更是八0年代以降二十年中唯一入榜书。面对国际上纷至沓来的荣耀与实至名归的肯定,恐怕莫言还是会潇洒应对,一如《时代》周刊报导中,他自述的创作缘由:「我所以写作,不过是为了传达一个怕挨饿的孤单孩子,对过好日子的渴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