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来到了东门下,只见城门紧闭,就停下车子,命令前去叫门。守门军士见是晏婴身着黑色布衣,坐着一辆旧车,全没了大国使者的气度,说:“晏相国的身体,走这个小门就可以了,何必开大门呢?”晏婴在车上对守门军士说:“这分明是狗洞,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门而入,今天我出使的是人国,应当走人门。”守门军士忙把晏婴的话飞报楚王。
楚王听了,懊恼地对遽启疆说:“原本想戏弄他一下,却反受他羞辱了!”马上下令,敞开大门,请晏婴入城。晏婴入宫谒见楚王。楚王瞥了他一眼,傲慢无礼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婴一听,知道楚王又在藐视齐国了,不慌不忙地说:“齐国的首都临淄虽说不大,只有三百闾人家,可是每个人只要一抬袖子,就能遮住太阳;每个人只须挥一把汗水,就像下了场大雨;一路上,人们肩膀拥着肩膀,脚尖顶着脚跟,怎么会没有人呢?”楚王问:“既然如此,怎么单选中你作为使者呢?”晏婴答道:“齐国任命使者有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贤能的出使贤明的国家,才能差些的人出使一般水平的国家,长相魁悟之人出使大国、强国;五短身材的人出使小国、弱国。我晏婴水平最低、个子又很矮小,是个最没有出息的小角色,所以就派往贵国了。”楚王听罢张口结舌。但楚王又不死心,他又想出了别的方式。宴会上,侍从先献上一盆楚国名产合欢桔,楚王捡起一枚递给了晏婴、晏婴连皮吃下。楚王拍手大笑不止说:“齐国人大概没有见过桔子吧,怎么不剥了皮就吃?”晏婴说:“圣人说过,君王赐食瓜果,不剖不削,这是一种敬意。大王赏给外臣的名桔,我敢扒皮食用吗?”楚王听了,不禁肃然起敬,请晏婴入坐,二人对饮。这时一个囚犯被押至殿前,楚王故意叫住武士问道:“绑着的是什么人?”武士说:“齐国人。”楚王又问:“犯了什么罪?”武士说:“盗窃罪。”楚王装作不解地望了晏婴一眼说:“这儿时常捉住齐国的盗贼,难道齐国人是善于偷盗吗?”晏婴听后说:“我听说桔子生在淮南,方为桔子,又大又甜,移植到淮北,就叫枳实了,果子又小又酸。变了种了。桔子和枳实样子相似,果实味道却迥异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水土不同的缘故吧!如今百姓在齐国没有做盗贼的。到了楚国却又偷又盗起来,该不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吧?大王您说,这异地做贼的责任该由谁来承担呢?”楚王听罢无言以对,对晏婴说:“我本想侮辱侮辱你,反而遭到你的侮辱,今天算是我自作自受了。齐国有这样能干的相国,是不会受别国欺负的。楚国愿意和齐国通好结盟。”晏婴回国时,楚王送了一份厚礼,又派远墨、伍举等大臣送到东门外。从此,许多年齐楚两国相安无事。
晏婴在其三十多年的外交活动中,不论是出使,还是对待来使者,都使其外交思想付诸实施,并卓有成效,以外交而身显诸候,一些诸候中把晏婴当成圣人或礼的化身而尊崇之。其中,“尊重主权和维护独立”成为纵横家外交思想的重要来源,有的已成为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今天也不失其重要价值。
晏婴(前?——前500年),字平仲,世称晏子,高密市李家营镇晏王庙村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齐国名相。他为国为民,敢言直谏,聪颖机敏,善于辞令,晏子使楚的故事脍炙人口。他身居要职,崇尚简朴。孔子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