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集锦(15)
时间:2014-03-16 23:34来源:盼盼的家园 作者:大风 点击:次
6. 发现真、善、美 讽刺、挖苦、对立、战斗,气得脸色发青,最苦最累的还是老师自己,学生三年五载就毕业了,而老师还要继续教,老师要解放自己,
6. 发现真、善、美
讽刺、挖苦、对立、战斗,气得脸色发青,最苦最累的还是老师自己,学生三年五载就毕业了,而老师还要继续教,老师要解放自己,善待学生,是在治疗学生的心灵,后进生也有很多感人的长处。
7. 总结反馈
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老师享受家属的乐趣,各得其乐。
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这些我都要好好学习,不然会觉得教书越来越累,心也越来越累,我要解放自己。
Unit 4 Feeling sick教学后记
吴炎庄
本课的主要话题是Feeling sick(生病),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有关疾病的名称及如何采取应对的措施。它与第三单元季节具有一定的衔接性,提醒学生应该注意季节及天气的变化,从而做到有效地预防疾病的产生。
A部分放手让孩子们进行自学,首先要让他们有学习的兴趣,前期的铺垫是必不可少的,其次要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老师的鼓励是不可或缺的。再次,放手不是完全不管,而应该像放风筝一样,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行。对A部分的词组学生有些不会读,但学生会扮演,老师带上探热器、纸巾、感冒药等物品,每一个生病的症状和应该采取的措施,学生扮演得惟妙惟肖,我觉得学生比我厉害多了,通过学生的扮演我选出扮演能力比较好的同学给他们奖励红花,学生的扮演兴趣更浓厚了。
B1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用英语给生病的人正确的建议以及指导。学生在学习短语“need to”以及它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needs 痛”的用法,是个难点,通过练习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没很好掌握。我觉得采取新的游戏方式让学生真正记得。
《Uni6 At home》的教学反思
吴炎庄
新课程改革和实施以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学了,传授式的教学越来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采用互动的课堂模式,提倡开放的学习方式,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来代替传统的“满堂灌”的传授式教育,常试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代替教师的"教授为主",从而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努力让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向探究式方式转变。在这节课中我结合了新课程标准来设计教学过程,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在这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练习。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反思。
一、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舞台,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十来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Warming up)。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开展如“Let me guess.”或“Follow me.” 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本节课上课前的几分钟我让学生唱了一首关于场所的英文歌曲《What do you in the music room? We sing and dance.》。其实这也为我因入新知埋下了伏笔。这首歌曲配合一定的动作,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也就被吸引过来了。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学习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理解和表达。因此在教授新知识时我往往创设相关的情景,让学生仿佛进入一个真实的世界,以激发兴趣,启发思维。例如在这节课中,我设置了这样的一个情景:Miss wu刚搬了新房子,欢迎学生来参观。然后在课件中呈现我的新房子并介绍房子的有关设备。就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接触到了有关房子设备的新单词和本课的句型。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充分利用多种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优化课堂教学。
利用英语教学音像资源——图画、投影、录音和CD\VCD等多媒体软件不仅使教学生动、形象、活泼有趣,感染力强,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有意注意,加深印象,帮助学生持久记忆。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例如在 本课中我通过精美的课件因入并教授单词,还设置了一个猜单词的游戏。学生的热情非常高,学生和课堂都活跃起来了。
四、创造自由、平等的生生互动关系,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
传统教学往往视师生之间的关系为教学中唯一重要的关系。但实践证明这是错误的观点。在合作学习的主体合作阶段——小组活动中,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更具有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创造一种平等、友好、和谐的生生关系,互相学习和帮助,引导学生之间要互相接纳和支持。例如,我在教完新单词和句型后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让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卡片进行角色扮演,操练句型:What’s this? It’s the … This is … 小组成员互问、互答。在这样的小组合作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交际水平,使小组成员都受到了更理想的英语学习效果,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也锻炼了学生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五、引进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针对儿童好动的特点,每节课组织一场形式各异的竞赛,能促进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目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和呆板,只会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因此我在教学当中我很注意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地设计一些竞赛游戏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如击鼓传花,单词接龙,单词竞赛:看谁说得快,看谁记得牢等,谁能在游戏中表演的最出色谁就是获胜者,谁就有小红花或其他奖品。通过这样的竞赛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跃起来,同时也有利于巩固学生刚刚学到的知识。例如,在教完新单词后,我设置了两个游戏。一是:看谁说得快。
我用电脑呈现单词的图片,把图片很快地在学生面前闪动一下,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最快、最准确地说出该单词的学生获胜。二是让一个学生出来,作出相应的动作,其他同学猜是什么单词。如让学生做煮饭的动作,猜出是厨房(kitchen)的同学就是获胜者。
六、示范明确,积极引导。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有创造性,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然而,小学生空间思维较差,学习英语的主要方式是模仿他人来习得。所以,教师必须作好语言的示范表演,引导同学们积极参与,从而增强活动的实效性。比如,在最后的巩固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的情景:周末你的同学或朋友想来参观你的新房子,那你打算怎样招待你的朋友,怎样向他们介绍你的房子呢?在让学生表演之前我先做了示范:我是主人,请一位学生到我家做客。随着咚咚的敲门声,该同学就仿佛进了我家,同学们也就看我如何带客人参观房子,如何介绍我房子的各种房间,如我的卧室很漂亮,里面有什么摆设,我通常在房间干什么等等。(Welcome to my home. May I visit your home.?Sure.This is my bedroom. I always do my homework in it.)通过这个情景短剧,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使本课的知识点得到了升华。
以上是我本人对这节课的一些体会。当然这节课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时间把握得不好,由于初次参加这样的比赛,导致精神紧张,没有及时的调整教学进度,导致教学延长了几分钟的时间。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段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也可以在备课时就要预防出现时间多的情况发生,准备音乐或短片,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让学生欣赏,既让学生放松了身心,缓解了孩子的疲劳,又将时间把握得分寸有度。
辩论赛反思
谢立萍
周四按照计划,举行了青年教师辩论赛,辩题为《干一行,爱一行》还是《爱一行,干一行》。作为反方的我们,从一开始就不觉得我们该为反方,我们应该为正方,《爱一行,干一行》才是大势所趋。也正是抱着这种理直气壮,我们完胜,O(∩_∩)O。但,在这次的辩论中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