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集锦(4)
时间:2014-03-16 23:34来源:盼盼的家园 作者:大风 点击:次
让同学回忆刚才的实验过程,结合手中的鸡蛋,想想到底该如何测量?大约过了5分钟,经过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终于有同学说了:我们可以根据刚才
让同学回忆刚才的实验过程,结合手中的鸡蛋,想想到底该如何测量?大约过了5分钟,经过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终于有同学说了:“我们可以根据刚才的学习知道,还是利用把鸡蛋完全浸没在水中,水上升的体积就是鸡蛋的体积,或者说水溢出的体积就是鸡蛋的体积!”等他说完以后同学们都连连点头,表示赞成!这时我才松了一口气!后面的教学还算比较顺利!
在这儿,我只想友情提醒一下并对自己的教学说声:实践与探索课,一点要人人参与,人人动手!特别要准备好活动的器材,分工明确,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如果你在平时的教学中始终做到这一点,你的课堂就不会出现一些突如其来的想法。
反思第四单元的句型教学
陈雅琳
教材B2部分的主要句型是What’s wrong with Tim? He has a fever. He needs to go to hospital.
用不同方式呈现生病的词组出场,进而呈现句型:
1. 用ppt呈现发烧的小朋友;
2. 教师自己模仿发烧的动作
3. 请学生上台,悄悄告诉他模仿发烧。
由教师发问:What’s wrong with him?请其他学生回答He has a fever.
T:What’s the matter?
Ss: He has a fever.
T: What does he need to do?
Ss: He needs to go to hospital.
请学生模仿胃痛时,依旧是老师问,学生答。
接着,我再请一个学生上台来扮作生病,请其他同学来猜(问),由这位同学回答。并提议生病了怎么办。
T:What’s wrong with you?
S1: I have a stomachache.
S2: He needs to go to a clinic.
S3: He needs to take some medicine.
S4: He needs to have a rest.
S5:He needs to go to hospital.
在进行新句型呈现时,在句型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分开教学,先学习描述生病,再学习建议。因为其中有几个词组较容易搞混,得用这种方法能比较容易分清。
在四(4)班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这种活动的教学方法效果并不是特别突出。当学生在上面做动作时,许多学生在下面嘻笑,精神没有集中在新句型。个别提问的时候参与度低,只有个别几个学生比较积极。全班同学一起回答时,也有十多个学生无法跟上。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体会到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四(4)班中上层的学生较适合这种方法,而中下层的学生还是比较适合多读多背的方法,个别检查提醒。活动之中也体现出大部分学生对于英语学
习仍然是比较感兴趣的,而基础太差的学生对于活动也不太感兴趣,应该从基础知识抓起。
反思第四单元的故事教学
陈雅琳
本周二年级学生学习了第四课,在C部分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尽力做到富有激情、童心和爱心。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和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一种亲和力。在开始上课时,我情绪饱满,带着自信的微笑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使用了任务型教学法,先让学生自己看课文,然后播放光碟,让学生自己研究故事内容,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推敲中文中新句子Let’s wait. We can’t cross the road now. Bird Park 的意思。通过这个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产生成就感,尽量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让学生充满信心,使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接下来我使用了情景教学法,让学生上台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故事讲述了两个小朋友带盲人哥哥到公园玩,过马路和去餐厅吃东西。由于二年级学生都比较害羞,而且没法一下子记住所有台词,我让学生先进行默剧表演。请三个同学上台做动作,台下的同学读句子。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经过2轮表演后,我开始让学生独立表演,在他们忘记台词时,台下的同学可以小声提醒,效果较好。
这一节课的成功之处是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近乎真实的语言环境,解决了英语课堂缺乏语言环境的问题。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比较单一,但我在教学设计中并不是重复使用单一的教学活动。我觉得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新授教学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铺垫作用,因此我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都为下一个环节作了很好的铺垫,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既调节了紧张的课堂气氛,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与体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了语言知识,培养了交际能力。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
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整个课堂教学遵循了“趣味性、知识性、交际性相结合”的小学英语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我还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情感渗透,做到了寓教于乐。
本节课的遗憾之处在于学生自己发挥的地方较少,都是按着课本的句型操练,面对低年级的孩子,总是害怕课堂纪律混乱,所以对他们的控制还是较多,没能更好的激发出孩子的灵感及创意,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中不断改正。
听写的思考
陈雅琳
听写单词是英语教师比较常用的一种检测单词的手段。往往都是学生学完新词后,在家里死记硬背,听写的时候也感觉非常枯燥。常规的听写单词在四(4)班显然是没有明显效果的,因为班里也就十多个同学能写出来,成绩差的同学甚至一个单词都写不出来。这样子让他们对学习越来越有挫败感。于是我在班里采用了一些较灵活的方法。每单元的单词听写分为以下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听发音,抢单词。老师每个单词朗读三次,学生有把握的自己写下来,没有把握的或者不清楚的可以快速翻看课本,并把单词下来。但是这里有个要求,就是看到时间不可以超过5秒钟,只可以看一次,写的时候要记住整个单词并写下来,写完后在序号上画圈,表示该单词是看书的。
第二,听发音,直接写单词。这个阶段很简单,就是老师说什么,学生写什么。在这种听写方法中,英语教师起绝对的主导作用,控制听写的全过程,并且听写的内容是固定不变的。学生只是被动呈现出教师所读的内容。
第三,短语搭配听写。教师准备好新授的、常用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搭配而成的英语短语。如:have a rest。在听写时,教师只读其中一个词,如:have ,再让学生写出他们所能想到的任何一个可以与该词搭配而成的词组。如:have a fever, have a headache,等。写完后,教师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比一比谁(哪个小组)写得最多最正确。并通过朗读、使用这些词组去记忆。正确使用大量英语短语可以使自己的英语更简洁和地道。
第四,看老师做动作,学生写单词。如第三课的新词,有cool, warm, rain, snow,通过老师做动作,学生根据意思写出单词,通过小组讨论检查,比一比谁写得最多最正确。
另外,我还在网上搜索到以下这种听写方式,暂时还没进行尝试。
“形近或音近的词听写。这是一种较为传统和灵活的听写方法。在听写之前,引导学生整理与此相关的单词,例如:fall 秋天,与之形近的有ball球、tall 高的、call称呼等;third第三与之音近的有bird鸟等。在听写的过程中,教师读出其中一个单词,学生可以写出与此相关的其他单词,有能力的学生还鼓励他们写出一个句子区分词义。例如:I like fall best. My math teacher is tall. I call my father’s father grandfather.”
总之,通过灵活采用不同的听写方法,教师可以有效地将英语听写与阅读、写作与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听写过程变得饶有趣味。
第十周教学反思
陈雅琳
本周二年级学生学习了Unit 6 My room。本课学习了几个与生活相关的单词:wardrobe, curtains, walls, shelf, table,以及两个颜色词:purple, pink。为了使课堂更有趣味性,我让孩子在课前先把书上73页里房间的图涂好颜色,并评比谁的涂得最好。在课前我先复习了以往学过的9个颜色的词:red, orange, yellow, green, blue, brown, grey, white, black. 学生对于不常用的棕色,黑色,灰色,白色印象不深,大部分同学已经忘记了。然后学习了新词purple, pink. 这两个单词容易,学生学得很快,这样给接下来的单词学习提供了便利。然后把评
比了最好看的几幅房间的图画展示给学生看,提问:What color is it? 鼓励学生回答:It’s pink./ It’s red. 看图引出本课要学习的重点词汇――wardrobe, curtains, walls, shelf, table. 鼓励学生连着颜色一起说,如pink wardrobe, purple shelf 等。学生看着自己画的图画练习短语,比较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最后操练句型 I like the pink wardrobe. 这个句型属于旧知识,学生说得较好。
在接下来的巩固学习中,我让学生上台介绍自己涂色的房间,可自己介绍,也可同桌两人一起介绍,让胆子较小的学生也有锻炼的机会。学生上台时较胆怯,但在老师的引导下都能较好的说出句子。
反思整节课,我觉得还有几点不足:第一,没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一节课上下来,其实还有十多个同学没有读会新单词新句子,这需要课后再加强。第二,学生自由练习时间不足。在上台介绍房间前,我先让同桌两个同学互相介绍,但由于课堂内容较多,给的时间不够充分,老师对学生的个别指导也不足。
第13周教学随想
林丹丹
说工作也好,生活也罢,都得有好心态。无法想象,一个人如果完全没有心态,纯粹的超然,能有怎样的心理。这心态的摆放之间,这心里的思考之余,于是才能对价值有所思考,才能定论是非曲直,才能自我如何如何。
参加工作也三年多了,平时也比较注意自己的言行反思,对工作也有一些自觉的心态感受,可以有关教学现象,有关教育伦理,有关学生心理,当然,也还有有关工作的那些心态反照。
最近工作好累,心态也觉得累。所以干什么都没精神,每天就觉得好累好累,上课效率也不高。周末休息了两天后,自己才慢慢的体会到,好的心态,真的可以决定一切。
上周的心态,其实也是有点极端了。实在地说,我们的日常教学是很难做到十全十美。平时的公开课,毕竟有种任务的色彩,有些技能比赛的顾虑,有些风采展示的讲究,更有许多的集体意志的展现。反观我们的日常教学课程,是无法全面地做到像公开课那样的。更多的日常教学,只是依靠我们的自觉,完全是自我的展现,自我欣赏。说得明白一点,日常教学,既没有这样的公开课之准备时间,也没那种精力去周全每一个教学环节,更为难得时,仅凭教师个人的一己智慧,也是很难深透地吃准教材。甚至是一些具体的教学环节处理,各人有各人的想法,但是孤独的个人却难以成全教学的丰满完美。
Changes in our city教学反思(第八周)
林丹丹
这节课中,我的教学思路是,结合已经学过的教学内容,然后用已知的知识引出新授的内容。首先用PPT来引出单词,然后单词的教授采用自然拼音教学法,操练的时候用PK的方法,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比赛中进行,而对于句子的教授我是让学生有一个真实的情景,让他们在要求得到的东西时能够脱口而出的说出英语,能够懂得怎么样去运用本节课的重点句型。然后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明白分享的重要性,并且学会分享。
那么在这个课的授课过程中,从整体上来讲,优点如下:
1. 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可以的,能够调动的起来,整个教学过程也比较流畅,能够抓住重难点。而且能够让人他们积极参与活动,这是比较好的,并且能够运用食物,其实能给孩子们带来一些不同的教学方法也是可以的,所以课堂上有时候真的需要多设计些真实的情景,才能让孩子们真正感兴趣。
但仍然存在太多的不足:
1. 课件准备不完整。明明设计好的一个教学环节没办法实施,因为电脑的不一样,所以必须得把那个步骤给删掉。跳过去,如果我能早点完成,那么可能效果就更好了。
2. 在课的设计上,其实还可以更多的去操练那两个重点举行,自己没有把步骤更加细致化,然后是没有能够让学生更加明确的懂得那些重点知识点的具体运用。
3. 学生对句子和单词的掌握程度其实不怎么样,都后面的时候有点乱,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有物质上的诱惑他们才会非常认真的配合,所以在这方面要多思考一下,另外就是在课的设计上实际上在学生就进行那种操练的时候就应该让他们学着把已学过的内容运用到这个过程中,如果他们能够运用自如,不仅能让他们有一个复习的过程,更增加了内容的丰富性,所以我必须是在以后的备课中注意到这一点!
教学《解比例》教学反思
林少凡
解比例一课是在学习好比例的基本性质后学习的,教学解比例之前,先复习根据比例的意义和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求比例里的未知项。然后告诉学生,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求比例里的未知项。教学前,我认为要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学生不但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求,还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来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部分学生也能根据刚学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求。所以教学始,我设计了多条题目,让学生根据比例式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即根据不同的依据)来填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学生完成的情况非常理想。都能根据题目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其中包括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求的。然后,我让学生把想的过程一步一步写下来,问题出来了,完全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的学生完成得又快又对,而其他的学生要么速度慢,要么转化成方程有一点困难。在评讲练习作业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解比例。可能受复习的影响,学生作业中仍然多多少少还有上述情况出现。
课后,我和同事说起这事,他们说只要他们会做就可以了。其实,我也知道若把课始的复习简单化带过,让学生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上课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可我当时就是考虑到不想禁锢学生的思维,想让学生在复习相关知识的同时联系新学的知识,重新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并对比已能使用的方法,找出方便的解题方法。可让我困惑的是,我的“多事”带给学生的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由其是对于中等以下的学生来说。
上周三在五(1)班上了新课Unit3 Changes in our city(part A)。 这个单元的重点是there be句型的过去式,包括there be句型的一般疑问句和陈述句的运用。所以,我采用图片导入的方式,直接为学生呈现深圳从过去到现在的变化,自然导入了本节课的主题和主要句型。大部分学生能清楚地理解there be句型的现在时态和过去时态。利用PPT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所学的单词和句型。在授完所有的新单词后,我采用guessing game帮助学生巩固单词,从学生的反应速度来看,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投入到课堂中,对单词的读音掌握得比较好。在句型教学中,我采用任务型教学,在导入的过程中就注意给学生设计任务,让学生在任务活动的驱使下有目的地学习。最后,让学生自己画一幅画,并口头描述亲眼见到的深圳的变化。从展示的成果来看,小部分的学生能比较巧妙地运用过去时和现在时态的对比,强调事物的变化。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学习新单词时,我注重新旧知识的连贯,注意唤醒学生以前学过的相似单词,如:新单词bridge和上个学期学过的fridge,学生通过比较和对比这两个单词的发音和书写,更加深了印象。由于过去时态并不是新内容,所以大部分学生都学得比较扎实。但我上课时间把握不够好,导致最后一个环节“展示环节”时间不充分,如果在操练单词的时间缩短一些就不会导致后面环节时间的紧张。今后,在设计课的时候,我要注意把握好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
第八周教学反思
丁彩霞
《我们边的垃圾》这是小学语文第二册语文园地三里的一个口语交际训练的主题。这个主题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再加上有了《美丽的小路》、《失物招领》两篇课文学习的铺垫,学生对身边的垃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从学校到家里,从家里到校外我们的学生每天都可以接触到垃圾。因而,在上这堂课前一天,我先布置学生回家去调查一下,你家里或者是家旁边的垃圾。我给学生出了这么几个问题,让他们按照这几个问题去展开调查。问题一:你家里的垃圾有哪些?问题二:它们是怎么来的?问题三:你家里的垃圾怎么处理的?而且我还告诉学生,对于这几个问题如果你自己没注意过的话,可以向家里的人询问。在上这堂课前20分钟,我又让学生拿着他们从家里带来的袋子去找一找我们校园里的垃圾。上课了,我看到学生都拾到了很多的垃圾。为什么要让学生去捡垃圾,目的有两个:一、让学生亲自实践,明白我们身边的垃圾很多很多,我们需要时时的不去乱丢垃圾。二、我们用什么办法去处理垃圾。对于第一个目的,学生的了解可以说是非常深的,当他们看到那么多的同学都捡到那么多的垃圾时,他们就明白我们身边的垃圾实在太多了。也知道如果我们每个小朋友都乱丢一张纸,我们的身边就非常的脏了。对于第二个目的,学生感受更深,当时我问学生打算如何处理时,有许多学生开始说我们把垃圾扔到垃圾筒。于是我让一些同学去扔,但没几个,教室的垃圾筒就满了。这时我又问他们“这时我们又该把垃圾怎么处理?”这时学生又提出可以把垃圾扔到学校的垃圾箱里。那时我就问学生,那么我们整个社会上又有那么多的垃圾,我们该把垃圾怎么处理呢?这时学生就积极动脑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其中也不乏非常好的办法,比如有个学生就提出把垃圾进行处理,生产出有用的产品。经过捡垃圾,处理垃圾这样一个过程,学生认真动脑,积极发言,亲身体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产生了激烈的碰撞,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有了先前的准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交际的情境,由老师担任主持人,学生做现场来宾,先交流自己的发现:问题一:你家里的垃圾有哪些?问题二:它们是怎么来的?问题三:你家里的垃圾怎么处理的?并谈谈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如被邀请的公园的管理员、环保专家,谈谈对怎么处理垃圾的建议、对市民的呼吁等等。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小组合作,把自己的想法画一画,分组形式最好是学生教师调节相结合。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