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集锦(9)
时间:2014-03-16 23:34来源:盼盼的家园 作者:大风 点击:次
本周二,庄雯老师又听了我一节语文课。据第一次听课已经近一个月了。第一次听课后庄老师为我把脉,帮我问诊课堂,指出我教学最大的缺点在于语速过
本周二,庄雯老师又听了我一节语文课。据第一次听课已经近一个月了。第一次听课后庄老师为我“把脉”,帮我“问诊”课堂,指出我教学最大的缺点在于语速过快,吐字不够清晰,没有很好地适应小学三年级孩子的听力习惯,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在这一个月内,我不断提醒自己,备课时尽量多备学生,多思考孩子们的认知特点,思维习惯;课堂上有意识地放慢语速,清楚咬字。功夫不负有心人,这节课得到了庄老师的肯定,她评价本课教学设计合理,语速适中,咬字清晰。我终于有所进步了。
庄老师还给我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在自读课文后,我让孩子们概括故事,说说一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尽管我通过多媒体把课文的两幅插图投影在大屏幕上用以提示,可是孩子们对概括课文仍然感到比较困难,或是抓不住重点,或是辞不达意,只有少数几个孩子完成得比较好。这一部分一直是我比较头疼的环节,从前的我认为这部分是备课时没法备的,只能靠现场的话语引导,而自己作为新教师,教学经验浅,引导功力薄弱,所以一定意义上“认输”了。
庄老师却建议我设计填空题,用填词的方式降低难度,帮助低年级的孩子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思路。
听完转庄老师的一番话后我茅塞顿开,我又想起了杜朗口中学校长说过的一句话“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看来,以后还是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相信会慢慢进步起来的。
我的教学仍然是很青涩,但是在大家善意的帮助提醒下,我已经初步找到了方向。继续努力,克服困难,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老师^_^
语文课堂“活”起来之我见 再说生本——欲速则不达
推行生本两周,我用中国的古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来总结我的感受。生本途中主要有如下困惑:
1. 学生胆量太小,不敢用自己语言表达。
2. 学生没有养成很好地“听”同伴讲话的习惯。
3. 学生找的一大堆资料不会筛选,自己没有理解就拿来课堂“分享”,效果不好。
4. 教师对课堂驾驭能力有限,应变力不好,没能很好地穿针引线。
5. 教师先学小研究预设太难,问题不够明确细化。
新的体会:
1. 课前三分钟学生引读古诗,能背尽量背,尝试讲解。
2. 漂流书屋,按照学号1推2,2推3……
写读书心得,评读书之星。
3. 讲完生字马上听写。
4. 课堂累积回答三个问题奖小红花一朵。
5. 小队平均分超越3分,奖励奖品。
任重而道远,加油加油加油~!
翠茵学校 潘 苑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语文教学“关键在一个‘活’字”。他认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课堂教学“活”了,学生的思维自然就活跃,教学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的备课主要是“背课”,所以尽管用了很多时间写教案,熟悉教案,但是在课堂上我说的总比学生说的多,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近两周来,我虚心向有经验的语文老师请教,渐渐掌握了一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的方法,心得如下: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行为,还给学生读书感悟的权利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材中很大一部分课文是记叙文,人物形象分析是记叙文的重点之一。讲解此类文体时如果教师范读或“填鸭式”给学生灌输答案,往往学生会学得很没有意思。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在学习中采用小组角色扮演的方法,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巩固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可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感悟。角色扮演的环节因为将语文课堂与生活打通,带游戏的性质,学生往往会很感兴趣,乐于参与。全体学生在欣赏个别小组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同样融入到角色里头,体会到课文中各人物的特点。
注意,如果采取小组竞赛扮演角色的话,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是课堂时间有限,最多选取二到三组的同学表演,最好能课前布置好角色扮演的任务,在节省时间的同时课堂呈现出来的小组合作效果会更好。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还给学生评价的权利
正确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让课堂迸发出生命的活力。语文课堂中同样要“以生为本”,使用生生评价。学生在互动对话中,相互发现各自的优点缺点,相互学习,有利于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学生见解不一,即使同一见解,表达也不一样。语文教学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提倡让学生评价学生,在评价中吸取别的同学好的观点,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观点。
当然,在学生互动评价的过程中,语文老师要切记进行简练﹑到位的引导和补充,使学生评价有序且有效,课堂节奏更紧凑。
三、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思考,还给了学生做课堂主人的权利
要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思考,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有人曾问魏书生为什么上课很顺手,他答来简单:“就是和学生商量,商量商量就顺手了。”讨论式课堂教学,往往能起到投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促使学生相互启发、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并在交流、争论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使他们能发现并解决“未经老师教授的种种问题”,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小学生对事物的看法与观点还不成熟,但是喜欢思考,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语文老师在课堂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思考和情感体验。语文老师在课堂中应少用“我觉得,我认为”刻板式的语言,而是放手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语文老师应留心倾听学生的话,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抓住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的火花,予以肯定的同时;从学生的发言中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疑惑与不足,适当作出补充分析。在对话过程中不仅营造了轻松、活跃的环境气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我的地盘我做主”,课堂自然会活起来。同样,在让学生做课堂主人,积极参与讨论的同时,教师千万别忘了自己的主导地位,要注意调控课堂,不仅要管好课堂纪律,而且要在学生讨论偏离主题的时候及时拉回来,让讨论有序进行,真正达到原本预定的目的。
尾声
魏书生说:“同样是课堂,有的老师视为畏途,有的教师视为乐园。课堂效果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于老师的功底和教育思想的差异。”其实无论什么样的教材都是“死”的,只有人才是“活”的。我会在日后的语文教学中努力创设容易让学生融入的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习,学得认真,学得快乐,让学生爱上我的语文课堂。
再说生本——欲速则不达
潘苑
推行生本两周,我用中国的古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来总结我的感受。生本途中主要有如下困惑:
6. 学生胆量太小,不敢用自己语言表达。
7. 学生没有养成很好地“听”同伴讲话的习惯。
8. 学生找的一大堆资料不会筛选,自己没有理解就拿来课堂“分享”,效果不好。
9. 教师对课堂驾驭能力有限,应变力不好,没能很好地穿针引线。
10. 教师先学小研究预设太难,问题不够明确细化。
新的体会:
6. 课前三分钟学生引读古诗,能背尽量背,尝试讲解。
7. 漂流书屋,按照学号1推2,2推3……
写读书心得,评读书之星。
8. 讲完生字马上听写。
9. 课堂累积回答三个问题奖小红花一朵。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