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集锦(6)
时间:2014-03-16 23:34来源:盼盼的家园 作者:大风 点击:次
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利用学校外的资源,让家长参与到自己的孩子学习活动中来,帮助学生识字。二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利用学校外的资源,让家长参与到自己的孩子学习活动中来,帮助学生识字。二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不单是教会了学生的交际能力,还把识字与语言训练、思维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际运中学习巩固汉字,达到了新大纲要求:小学教育要“多认字,早阅读”。同时课堂上,轻松的游戏或活泼的比赛活动,不但可以减少课程的紧张气氛,还可以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表现欲,因为创设宽松、自由、信任的口语交际活动,可以增强学生交际的自信心。
但也发现,程度较差的学生由于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合作学习时仍有不同反映:性格外向、爱说话的会以好的学生为榜样,在模仿中能较快的学会,尝到一些成功的喜悦。较内向、平时语言表达较差的学习则比较被动,发言声音小,交流的内容简单,合作的效果不理想。可见,小组中学困生的问题如何解决将是下一阶段探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组成员必须研究找出进一步实施的设想。
第七周教学反思
方淑娴
眨眼间开学已经第七周了,教学工作开始忙碌起来,有教学上的事情,也有课外活动上的事情,例如“伟人名人年历卡封面设计比赛”,我们利用课堂时间介绍伟人名人的事迹和外型特点,但对于一年级来说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表达能力也相对困难,于是我们改变对象,在中高年段展开活动。
还有另一个活动就是学校每期的学生作品展,由于这是第一期,我们感到有点压力,不知道学生的作品能否在短时间内画好,而且达
到展示的水平,我们美术组的老师们除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来启发创作外,还抓住第二课堂的时间来辅导学生,由于一年级较小,每天留下来不是很安全,于是我就在课堂上以上课的形式给学生创作,本次主题是“感恩”,这词对一年级的理解能力来说不是那么好展开,于是我改用“称赞你的爸爸妈妈”为题,启发学生想想父母什么事情做的做好,例如厨艺、工作、修电器、补衣服等等,再引导学生想像他们像什么,例如妈妈像魔术师,能变出美味可口的饭菜;爸爸像超人,力气大能解决我们很多困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把爸爸妈妈想像成不同的人物,非常有意思,最后经过3个课时才把A3纸画完,而且部分学生作品很有想像力,很有童趣。通过这些实践经验,我觉得一年级的学生是很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是需要换种“语言”来与他们沟通,不要用复杂动物词汇,改用他们的“语言”。
第13周教学随想
林丹丹
说工作也好,生活也罢,都得有好心态。无法想象,一个人如果完全没有心态,纯粹的超然,能有怎样的心理。这心态的摆放之间,这心里的思考之余,于是才能对价值有所思考,才能定论是非曲直,才能自我如何如何。
参加工作也三年多了,平时也比较注意自己的言行反思,对工作也有一些自觉的心态感受,可以有关教学现象,有关教育伦理,有关学生心理,当然,也还有有关工作的那些心态反照。
最近工作好累,心态也觉得累。所以干什么都没精神,每天就觉得好累好累,上课效率也不高。周末休息了两天后,自己才慢慢的体会到,好的心态,真的可以决定一切。
上周的心态,其实也是有点极端了。实在地说,我们的日常教学是很难做到十全十美。平时的公开课,毕竟有种任务的色彩,有些技能比赛的顾虑,有些风采展示的讲究,更有许多的集体意志的展现。
反观我们的日常教学课程,是无法全面地做到像公开课那样的。更多的日常教学,只是依靠我们的自觉,完全是自我的展现,自我欣赏。说得明白一点,日常教学,既没有这样的公开课之准备时间,也没那种精力去周全每一个教学环节,更为难得时,仅凭教师个人的一己智慧,也是很难深透地吃准教材。甚至是一些具体的教学环节处理,各人有各人的想法,但是孤独的个人却难以成全教学的丰满完美。
教学《解比例》教学反思
林少凡
解比例一课是在学习好比例的基本性质后学习的,教学解比例之前,先复习根据比例的意义和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求比例里的未知项。然后告诉学生,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求比例里的未知项。教学前,我认为要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学生不但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求,还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来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部分学生也能根据刚学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求。所以教学始,我设计了多条题目,让学生根据比例式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即根据不同的依据)来填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学生完成的情况非常理想。都能根据题目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其中包括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求的。然后,我让学生把想的过程一步一步写下来,问题出来了,完全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的学生完成得又快又对,而其他的学生要么速度慢,要么转化成方程有一点困难。在评讲练习作业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解比例。可能受复习的影响,学生作业中仍然多多少少还有上述情况出现。
课后,我和同事说起这事,他们说只要他们会做就可以了。其实,我也知道若把课始的复习简单化带过,让学生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上课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可我当时就是考虑到不想禁锢学生的思维,想让学生在复习相关知识的同时联系新学的知识,重新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并对比已能使用的方法,找出方便的解题方法。可让我
困惑的是,我的“多事”带给学生的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由其是对于中等以下的学生来说。
做幸福的班主任
昨天的中小学班主任专项培训,锦田小学的李博宇老师给我们做了关于“做幸福的班主任”的讲座,听后有很大的感触,虽然毕业之初做过两年的班主任,后来因为教学需要要教三个班,没做班主任。虽然班主任有很多琐事,但对坐班主任我好像有一个情结,就像这次去培训,有部分老师就问我,是不是下学期要做班主任,我在想,做班主任就做班主任,其实也没什么,只教两个班级,而且做班主任的那个班学生比较听话,纪律好。如果我做了班主任,我一定要做个幸福的班主任。尽量做到以下:
1. 师生互爱
2. 微笑面对学生,因为有一种语言是世界通用的,那就是微笑。
3. 师生互相了解
4. 激励学生
5. 学生理解宽容
6. 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7. 培养得力的班干部
8. 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
9. 与科任老师配合,尊重科任老师对班务工作的建议与意见,严禁学生中不尊重科任老师的言行,主动协助科任老师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动宣传科任老师的长处
10. 发火不要再班里发
再读《十六年前的回忆》
陈艳秋
调整呼吸,放缓语速和脚步,周三,上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关于这类课文人物缺乏血肉的批评,一早已不绝于耳。而对眼前的这帮学生来说,没有可祭拜的烈士陵园,甚少接触这类型的影视作品,在他们的印象里,或许只有那一个个小英雄的故事吧,不过,也理应只有这些了!就算是从小接受革命文化熏陶的我,也没有办法深切感受战争的残酷。
《十六年前的回忆》中的李大钊是缺乏血肉的吗?“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而这份“信心”难道不是源于对“小家”深沉的爱吗?“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这“瞅了瞅”“望了望”“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外表之下,又该是怎样的一番撕心裂肺呢?!
我们要做的,只是要让孩子像记忆自己家族的祖先一样,幼小的他们起码要知道,曾经有那样一些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无数伟大而又平凡的人们,他们顶着血肉模糊的双肩,“背着因袭的负担,打开了黑暗的闸门”,为了“放‘我’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从此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鲁迅)
而我亦深信,随着日后他们对历史的学习,阅历的增加,这份体察一定会不断加深的。
语文教学反思
谢小敏
低年段的教学从一开始就应该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我的语速太快,虽然讲了一大堆,却只有十几个好一点的学生明白了,其后果就是好的越差,难怪我总会教出两极分化特别严重的班级来,这一点上蒋老师就比我做得出色,她很善于用孩子们能接受的方式和语速来讲课,一步步很扎实。所以,永远不要被几个优秀学生的表现
迷惑,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的接受能力,用能使最差学生明白的话和语速来授课,才是明智之举。
象了解自己的右手一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然后安排你的教学。一个班几十人,程度差别很大,但会有个平均植和共弱点,前者告诉你学生学习的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教学水平高低;后者则是你选择教学方式的依据。例如:期中考试后,我发现班里学生拼音巩固都不是很好,同时形近字、同音字也难以准确区分,相反,写话部分却表现出了他们灵活的思维能力,因此,考后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加强拼音和生字教学,而训练学生写说的教学相应的就减少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