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集锦(16)
时间:2014-03-16 23:34来源:盼盼的家园 作者:大风 点击:次
1、 准备不够充分,导致资料不足,没能够用更严谨的资料让对方心服口服; 2、 三个人相互沟通不足,分工不明确; 3、 未能精确抓住对方的弱点,没能
1、 准备不够充分,导致资料不足,没能够用更严谨的资料让对方心服口服;
2、 三个人相互沟通不足,分工不明确;
3、 未能精确抓住对方的弱点,没能一击即中;
4、 辩论过程中,语言不够严谨。
但是在这次的辩论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同事的闪光点。以前不知道李志强,甚至没有跟他说过几次话,而在这次的合作中,却发现了他其实具有渊博的知识,给他准备的发言稿,他都没有用,资料没有看,却能侃侃而谈,让我敬佩十分,只怨自己太冲动,没能让他好好发挥。特别是他把“爱”提高到“爱祖国,爱人民”这个大爱上的时候,简直想抱住他尖叫。罗钽,镇定,心思细腻,反应迅速,是我们这边的定心针。有他们两个在,我们这方已经有八成胜利的把握了。潘苑、雅琳、丹丹的组合,她们在赛前秘密开会讨论,给我们这边造成了不小的压力,而且她们三个心思缜密,语言表达能力强,逻辑严谨,屡次击破我们的反击,更让我心里捏了一把汗。
总而言之,非常感谢这次辩论赛。谢谢办公室所有同仁的大力支持,提供了不少好的资料。哈哈哈~~
第八周教学反思
谢立萍
《雷雨》,这是一篇描述夏天雷雨的完整过程的一篇课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完整的,顺序性非常强。课文中有一段是描写先是闪电越来越亮,然后是雷声越来越响。这只是叙述雷雨过程中的很小的一个细节,并不是重点,我根据课文内容提了一个问题:“雷雨时,你感觉是先闪电还是先打雷?”结果没有一个学生回答上来的。这时候却见平时基本不能完整听课的沈晓东使劲举手想说话。我就叫他回答是先先听到雷声,还是先看到闪电。他虽然不太会表达,却先把手指向眼睛、然后再指向耳朵。我重复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对吗?他使劲点头。我肯定了她的答案,也非常吃惊他的观察力。别的学生并没有过多注意这个问题,和老师继续往下学,我却发现这节课上沈晓东听得特别认真。
其实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应该找一些能让学生有深切感受的内容为切入点呢,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有可能事半功倍了。二、我感觉到学生们现在能自主地到前面来抓重点讲解生字,但有些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于我今后再进行训练。有几个学生的想法很好,可一到前面来说的时候,却表达不清。我想在今后我可以鼓励他们多读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读的方式最好是大声地朗读,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锻炼了他们的用词造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灵活巧妙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但我自己对这节课并不满意,我犯了个大错误,这篇课文应该是要默读为主,而我却在重点朗读,这也是一个致命点啊!
看图写话的教学反思(第七周)
谢立萍
1992年,我从家乡转来深圳读书。参加转学考试时,语文最后一道题就是看图写话,我没学过看图写话,懵了,因此,作文0分。虽然后来我的作文大多被作为范文,但是对看图写话确实是不太喜欢的,童年阴影呀。如今看到现在的孩子依然为看图写话所困扰,我就深有感触。可是,我不能大声高呼:“孩子们,看图写话,我们不要了!”所以,我只能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先喜欢上看图写话。唉,做一个好老师真不容易。
按照低年级的《课程标准》,低学段对写话的重点是放在“兴趣”两个字上,从兴趣入手,首先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因此我想,看图写话这一形式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来的,可是,为什么激发兴趣会变成了孩子的一种负担呢?努力思索。先考虑学情。二(6)班的孩子,基础较差,大部分孩子较呆板,想象力严重缺乏,所以当一幅图展现在他们面前时,绝大部分孩子,就只是傻傻的盯着图,不知道究竟要怎么办,傻掉了。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激发想象,说出故事,引起兴趣,减低要求(不会写的字,一律用拼音,拼音都不会的,瞎拼着先吧,老师能猜着就行了)。抱着这样的打算,我设计了《小鸟回来了》这么一节看图写话专题课。《小鸟回来了》一共有四幅图。大致一个故事就是男孩A看见男孩B在树上掏鸟窝,把小鸟吓跑了,A就告诉B,小鸟是益虫会帮大树治病,所以要保护小鸟,最后A把自己的帽子给小鸟做窝,于是小鸟飞回来了。
课堂一开始,我先在黑板上板书“小鸟回来了”,然后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什么?”很多孩子都会顺势问:“小鸟为什么会回来了?”我装傻,让孩子们自己猜。等孩子们猜的不亦乐乎时,再请孩子们看图,看看图里面的小鸟为什么会回来了。就这样让他们带着兴趣,忽略掉对看图写话的恐惧,去看图,去想象。其实课堂进行到这里,内心有点忐忑。他们究竟会不会让好奇持续下去呢?大部分学生脸上的笑容和举起的小手安抚了我,我比他们笑得更灿烂的问:“现在谁知道图里面的小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飞走又飞回来了呢?”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把四幅图的说了个大概,虽然说得乱七八糟,但故事还是成型的,基本抓住重点了。好好的表扬了孩子们一通(教学策略:先好好哄,等会再好好折腾)。从整体入手,先让孩子们看懂图。
接着,我带着孩子们一幅幅图慢慢看过去。首先,给图中的人物取名字,因为看图写话中不能出现“我”第一人称代词,所以我得先教会他们取名字。然后选时间,选地点,这些小问题,我从来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充分想象,爱什么时间就什么时间,爱什么地点就什么地点,当然我抓牢前提,根据图的提示。然后进入高潮,观察人物。图中人物是什么身份,是从哪里观察到的?(衣着、年龄、行为等)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动作怎样?表情怎样?有可能会说些什么?每提一个问题,我都会等一两分钟的时间,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想象。然后让孩子举手回答,对于他们说得不清楚不具体的地方,我加以补充,或者引导孩子再观察再说。每一幅图说完后,再请大家认真思考一两分钟,然后利用红花诱惑,看谁能整个故事说完整。接着,让孩子们写在本子上。最后,再把写下来的话再读给大家听。
一节课下来,有点精神崩溃的感觉。努力稳住自己的思路,让自己不被孩子们混乱的思绪带跑。努力让自己保持亢奋的状态,灿烂的笑容,告诉孩子们这是看图写话是很享受的一件事。努力让自己充分去明白,去包容孩子们单纯的想象力。但准备还不算充分,这幅图是练习书的一道作文题,所以讲得还是有点粗糙。第二,图太多,所以给孩子们联想的时间太少,说得也太少,没有充分锻炼到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选材错了。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是设计这节课,只是单纯的想激起兴趣,所以目的达到了,我也就心满意足了。O(∩_∩)O
第十二周教学反思
谢立萍
相信大家都觉得,这是最幸福的一周了,五一的妥善安排让自己度过了充实却也休息得极好的假期,反倒是最后一天想到上班,居然兴奋得失眠,疯了。这两天的教学安排为早上新课下午复习,相交叉进行。
我的教学跟我的人一样,随性,偶尔人来疯。例如,25课生字,学“糟糕”。
“孩子们,知道为什么“糟糕”的是“米”字旁吗?”
“……”
“如果你家的米被偷了,那这是一件……”
“哈哈哈,糟糕的事!”
“对啦,没饭吃了,还不糟糕么?幸好是,曹家的米被偷了,小羊羔家的米被偷了,不然我们真的很糟糕!”
我只希望能通过这些小小的笑话,帮助他们记住他们讨厌的生字,我希望通过这些小小的笑话,能让他们明白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语文更是我们的语言,每字每句都渗透着我们祖先智慧,因为我常常告诉他们,孩子们,每个字被创造出来都是有缘由的。我喜欢这样子的随性,这样子的课堂,我开心,孩子们开心。在教室里,不管外面的流言蜚语,不管外面的谁是谁非,就这么跟着他们,犹如记忆中曾经的小小的自己,仿佛可以像他们一样转眼间就忘掉了所有的委屈、所有的恐惧、所有的……我们一起看《伊索寓言》、《悬崖上的金鱼姬》,我们一起听着古筝、古琴、吉他曲、儿歌等,他们做作业,我改作业或者就单纯的发呆。或者关上门,脱掉鞋子,爬上讲台,让他们看到什么是丑陋的八字脚,或者教他们做广播体操,然后威胁他们:“看到校长要告诉我,不然扣你们红花!”。有人说,我太拼,可是谁都不能了解,其实我只有在班上的时候才是上班最开心的时候。教师真的是个很奇怪的职业,教学不过是这个工作中的主要环节,却不是唯一,而我却只想让教学成为我的唯一。但无论如何,我却都忘了,这是生活。
第十六周教学反思
谢丽立萍
上完这节课感受最深的是没给学生留下些什么?只是纸上谈兵,空空而谈。
《阿德的梦》这篇课文充满幻想色彩,在课堂教学时,以阿德的梦启发孩子的想象力最好不过。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打开学生想象思维这扇门,在外婆与阿德的对话中加入自己想象的问题对话,学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想象,对话显得更加充满想象。然而,阿德的梦并不完整,最终他到月球上了吗?学生迫切想知,这时,让学生继续把阿德的梦做下去,再次唤醒学生的想象欲望。阿德到没到月球?上了月球又看到些什么等等,让阿德的梦更加完美!接着,又让学生想象未来的自己什么样?未来的世界怎么样?自己在未来世界里会做些什么?等等。孩子们的想象思维就像决了堤的洪水说得没完没了。这时进一步引发要实现美好理想应从现在起做些什么?激发孩子要为美好理想而努力!
这节课,虽然以梦为线索打开了学生的想象力,可课堂设计并不太合理,想象过多且有不符合实际,应让学生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改造。这样才能更具它的现实意义。否则,真是“白日做梦”,而后果学生只会说大话不会办实事,对他们来说也没任何提高。
第十五周教学反思之先学后教
谢立萍
昨天到草铺去听了一节课,对“先学后教”的模式有一点点小小的看法。
一、关于学生的导学稿。草铺校长的导学稿已经相对完美了,但依然有自己小小的看法。
1、学生的导学稿一定要在课前发给学生,并且老师在上课前一定要收回导学稿,对学生的完成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2、导学稿一定要足够详细,不能提一些空泛的问题。过于空泛的问题会让学生可以随意应付,那样就失去了让学生做到认真提前预习的意义。
3、导学稿应针对中高段而有不同的侧重点,对于不同段的学生,要求其需要掌握的语文能力也不同,所以必须有所区分。低年段重死,帮助他们形成能力,高年段中引导,帮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能力。
4、导学稿应基本有以下几道题目:字词题(看拼音写汉字、对重点词语的解释、选(串)词造句、多音字)、对重点段落重点字词的填写(这道题比较适用于中低年级,可以教会他们去发现段落中的重点字词)、自己的疑问(对课文提出问题,可以是对整篇课文的提问,但也可以设计成要求学生对文章某个重点段落的进行提问,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够迅速抓住重点,而不会云里雾里瞎提问)、资料的搜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好具体提示学生搜集哪方面的资料,减少学生为搜集资料而浪费大量的时间)
二、课堂结构
1、课前导入。导入可以直接进行生字检测,或者是上篇课文的听写,或者是本篇课文字词的朗读。导入也可以直接让学生上讲台交流所搜集到的资料。这样也可以避免老师花太多心思去想一个“新颖”的导入语。
2、课堂讨论。因为导学稿已经提前收起,老师可以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过于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回答,而针对某些有新意的,或者抓住课文重点提的问题,可以抽出来全班讨论,老师只做点拨或引导,点拨或引导时记住语言一点要精简,然后再把问题丢回给学生会更好。
3、课后练习。对于草铺校长给学生的课堂练习,我认为可以将一些练习放到课堂最后,作为巩固练习,而不一定要全部先学生解决。因为我们已经提前发了导学稿给学生了。
三、作业。没有作业,我认为是不太适合的。我们可以多让学生写作文、小练笔、日记。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适当的听写任务可以留到家里进行。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