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说说2008年的网络流行语,你亦可将其看成是山寨版汉语词典。
当下,民间语文的主要源头已是互联网。
网络化是2008年民间语文的重要特点之一。
来自日系、韩系乃至美剧、国产剧乃至时政新闻的新语词新语录新表情符在2008年呈现出一种井喷状,但如是井喷的主要地点是互联网。
互联网成为流行字、流行词、流行语录、流行段子最为重要的语源库。
时政化是2008年民间语文的第二个重要特点。2008年对中国而言极不寻常。大悲大喜,大灾大难,大哭大唱。大量流行字、流行词、流行语录、流行段子都与时政新闻、灾难新闻、突发事件关系密切。
从2008年民间语文的发展态势看,它正从消极变激进,其与时政之间的互动正在成为一种特殊的语文力量。最为显著的例证即对众多不靠谱官员“被人肉”——这些原本最多不过被写进内参的官员言行现在被网友写进了博客或论坛。
于是,史上最牛深圳怪叔叔豪言“我是交通部派来的,级别和你们市长一样高,敢跟我斗,你们这些人算个屁呀!”一语瞬间传遍天下。同此,史上最牛宣传部长所谓“来!我要做一件轰动全国的事情”、史上最牛学者厉以宁教授所谓“中国现在的穷人都是待富者”等“后台语文”乃至于“潜意识语文”也瞬间成为被网民激烈抨击的把柄。
网友北风将如是种种归纳为“网络监督”,颇为精准。承接2007年所谓“网络民意元年”,2008年的“网络监督”已蔚然成风。在如是监督中,民间语文也有一份功劳。
民间语文自2008年起,确有一部分已开始从“口舌之快”升级为“确有实效”。
2008年民间语文的第三个特点是圈子化。
那些在烘焙网上讨论碗糕或蛋挞烤制技巧的少妇们在说的话,圈子外的人是根本听不懂的,可人家说话,为什么非要你听懂?
同理,愤青们热议“封杀汤唯”时,为避敏感,写出来的变成了“圭寸杀殳三易口隹”。在愤青词典里,“散步”、“东躲”、“国家罗汉”之类的词儿说来就来,可要将这些跟90后小文青解释清楚,也是一言难尽。
老理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语汇、语法、句型乃至关键词,可在一个大一与大二都有代沟的年代里,不同的圈子有着完全不同的语言。
好在沟通,无论是在互联网上还是在相亲的约见会上,大家还不至于将圈子语文用于人际交往。诸如外交公文用“哇塞”用“被自杀”之类担心完全是伪命题。
流行词“山寨”体现2008年民间语文的诸多特性,草根、颠覆、大众。“山寨”,是2008年民间语文的典型代表。
民间语文、山寨汉语或许只是一种最渺小且零成本的国家资源,可三五年乃至七八年后,我们不难发现,原来,某个“说法”本身,已是一种兼具记录历史、传递某种复杂微妙民情民心等多种功用的津梁,并因此显出珍贵,乃至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