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大全 > 理工类 >

中国乡村社会控制的变迁(5)

时间:2010-07-27 23:42来源:www.panpan.org 作者:味精 点击:
中国统一后,秦汉乡村所实行的社会控制制度是乡亭里制,《汉书百官公卿表》曰:大率 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中国统一后,秦汉乡村所实行的社会控制制度是乡亭里制,《汉书·百官公卿表》曰:大率

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

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这里掌教化的是三老,其所施行的是思想控制,啬夫、游徼们则

负责实际可见的行为控制。
到魏晋南北朝之时,出现了“三长制”,即以五家为一邻,立邻长;五邻为一里,立里长;

五里为一党,立党长。三长制之设立,目的在均赋税 、平徭役,并兼教化、兴学等功能,

所以之职皆关社会控制。可注意者,三长制有明显模仿《周礼》乡遂制的痕迹,《魏书·食

货志》即曰:“邻里乡党之制,所由来久,欲使风教易周,家至日见。以大督小,从近及远

,如身之使手。”
隋唐时期,又有“邻保”之制度:“百户为里,五里为乡,两京及州县之郭内分为坊,郊外

为村,里及坊村皆有正,以司督察。四家为邻,五邻为保,保有长,以相禁约。”(《旧唐

书·职官志》)此制要旨是使民众互相督察、互相禁约,这与商鞅的“什伍连坐法”的精神

是一致的。《唐律·斗讼》就规定邻保之内对诸如强盗杀人之事有告发之责,否则“杖六十

”。《唐律·拽亡》亦规定邻里遇杀人放火诸事如不相互救助将受处罚。邻保之上的里在城

郭为坊,郊外为村,里有里正,其职“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通

典·食货》),也无非对乡民的控制。
保甲之名,首见于宋,为王安石所行新法之一。按熙宁三年颁行的《畿县保甲条例》的规定

,各地农村住户,不论主户客户,均立保甲,其法:“十家为保,有保长;五十家为大保,

有大保长;十大保为都保,有都保正、副。……每一大保,夜轮五人警盗,凡告捕所获,以

赏格从事。同保犯强盗杀人,强奸略人,传习妖教,造蓄盅毒,知而不告,依律伍保法。”

(《宋史纪事本末》卷三0)而王安石组织保甲的重要目的“是建立严密的治安网,把各地人

民按照保甲编制起来,以便稳定封建秩序”〖ZW(〗邓广铭:《辽宁西夏金史》,中国大百

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39页。〖ZW)〗。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