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材料(2)
时间:2010-09-10 18:54来源:未知 作者:武隆奇 点击:次
为了更深入地开展教研活动,学校建立了相关的教研制度,如《领导深入教研制度》、《校本教研保障制度》、《听评课制度》等二十几项制度,明确校长
为了更深入地开展教研活动,学校建立了相关的教研制度,如《领导深入教研制度》、《校本教研保障制度》、《听评课制度》等二十几项制度,明确校长第一责任人的身份,规定校长、教导主任等领导小组成员必须深入各种教研活动之中,必须深入教学一线。教研制度的落实和激励,有力地促进了校本教研的发展,教师的教研行为逐渐由盲目变为理智,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肤浅变为深入。
近年来我校教师已经逐步养成了“八个一”的教研习惯,即教研组每周至少有一人上研讨课,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课,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周至少一次大型集体备课,每月撰写一篇教学札记,每月一次案例分析,每学期上交一篇精品课教案,每学期上交一篇高质量的论文。
二、立足现状,结合实际,突出校本教研实效
搞校本教研一大忌就是“虚”,教研内容不着边际,教研的方法不切实际,教研过程形式主义,教研结果空洞虚伪,这个问题不解决,校本教研就没有生命力。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通过认真学习,深入研讨,达成了“两点共识”,做到了“三个务实”。
两点共识:一是“从现实着眼”,即校本教研必须立足现状,讲究规范,不能有形式主义的想法和做法;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要研究解决哪些问题,遵从哪些程序,采用哪些方法,达到什么效果,都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切实提高活动的实效性。二是“从小处入手”,即校本教研重点是研究解决日常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往往都是“小课题”,小课题是撬动学校教研的“支点”,小课题能解决制约学校教学的“大问题”。这样的“小处入手”,易操作,过程短,效果显著,它能让教师体味到校本教研的幸福,也能带动学校整体工作和效益的提升。
三个务实:一是“务实教研内容”, 校本教研的内容即学校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个现实问题,问题来自于课堂,来自于教学实践,来自于师生的现实需要,问题即课题,分析即研究,解决即成果;二是“务实教研过程”,紧紧围绕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学习,通过同伴互助,借助外力引领,不断完善解决问题思路,不搞“档案式”、“材料化”的校本教研;三是“务实教研形式”,教研形式不能千篇一律,要结合问题的特点、学生的现状、教师的素质等因素采用灵活有效的办法,教研形式因人而宜,因问题而宜,因大小而宜。
三、集体备课,优势互补,提高校本教研效果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最有效途径,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在于通过参与者思想火花的碰撞,集体智慧的分享,精华糟粕的取舍,促使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拓展教学的方法与思路,再度创造和提升自己的备课水平,进而彰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和风格,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