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材料(4)
时间:2010-09-10 18:54来源:未知 作者:武隆奇 点击:次
类型全、形式多是我们研课的主要特点,如青年教师展示课提供了教师展示自我的平台,比较提高课让教师找到了同名师的差距,移植课让教师从摹仿走向
类型全、形式多是我们研课的主要特点,如“青年教师展示课”提供了教师展示自我的平台,“比较提高课”让教师找到了同名师的差距,“移植课”让教师从摹仿走向创新,“教研组精品课”提升了教研组群体教研水平,“课题研究汇报课”促进了教研与科研的有机整合,“个人特色汇报课”体现了教师研课的成果。研课的系列化、规模化营造了一种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参与氛围,富有浓浓的教研气氛,起到了让每一位教师受益的作用。
五、围绕主题,反思剖析,提升校本教研内涵
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不断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反思是对过去经验和教训的反馈,同时又是做出新的计划和行动的依据,反思是普通教师走向名师的快速通道。
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它会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自己处于不断的学习中。
首先我们从培养教师养成勤于反思的习惯做起。平时学习、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听课时都要处处留心,寻找“反思点”,并及时记录。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坚持写反思的教师必会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一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释然与欣喜。
其次指导教师做好反思笔记。我们引导教师从实际着手,从细微着手,注重实效应用,反对虚无缥缈,不搞花架子,不做秀,实实在在坚持“三个一”的做法:
每课一问:要求教师在备课笔记的反思空间上或备课流程中,用一两句话表述课堂上的得意之处或精彩亮点或败笔失误,并做简要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的借鉴。
每周一思:教师对一周的教学行为进行系统回顾后,选自己认为较为成功或存在失误的一节课,认真梳理,仔细分析,对成功之处或失误之处做深刻剖析,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系统整理后形成反思周记。
每月一结:主要针对一个月的教学过程中的失败之处或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反思,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寻找“失误点”,进行“再次上课我会怎样上”的反思,探究整改和补救措施,二度设计教学过程,形成“再教设计”。
再次引导教师及时交流。教师的课堂感悟、教学随笔以及“周反思”、“再教设计”等及时进行交流,共享资源,为同伴提供教学借鉴,使同伴少走或不走弯路。交流主要通过学校网站、《校本之窗》周刊、汇编专集等多种形式进行,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对话与共同提高。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