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材料(3)
时间:2010-09-10 18:54来源:未知 作者:武隆奇 点击:次
我校的集体备课是本着个人先有思路、小组集体评议、修改形成定稿、课后深刻反思的原则实现的。备课过程体现流程化,即个人初备(形成初案)集体研
我校的集体备课是本着“个人先有思路、小组集体评议、修改形成定稿、课后深刻反思”的原则实现的。备课过程体现流程化,即个人初备(形成初案)→集体研讨(修改调整)→个人补充(二度设计)→教学实践(全面整合)→课后反思(行为矫正)→再教设计(教案共享)。其中最重要的过程是集体研讨,在集体研讨过程中,既要有重点发言人,也要有大家的集思广益,在民主、平等、和谐的交流氛围中,大家畅所欲言,重点讨论与交流教学的重难点、个人备课遇到的困惑等,进而产生思想与智慧的火花碰撞,分享集体备课的成果。
教案共享是我校集体备课的一大亮点,不断修改完善后形成的再教设计不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共享的教案也为下届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大大缩短了集体备课的时间。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要求备课组做到“三个一”:一是明确一个目标,即教学目标;二是提出一些具体问题,如创设什么样的情景导入、设计那些教学环节、优化什么样的课堂练习等等;三是研究一些教学策略,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达成共识。
四、多措并举,集智研课, 拓宽校本教研途径
课堂是教师专业施展的主阵地,是落实校本教研的一个窗口,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集智研课关系到整个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我们非常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索,经过几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以“多人上一课”、“ 一周一课多人研”、“引领开放课”为主的研讨类型,教研风气日益浓厚,教研效果不断提升。
多人上一课:即同一堂课由几位教师同时执教,相互听课后,经各执教教师的个体反思和备课组教师间的相互评课来提高自己,同时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由于各位执教者的教学风格和思路存在差异,也就产生了研课的价值。这样的磨课,促使教师们认真学习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增强了教师们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达到了取长补短、借鉴改进、优化整合的功效,有利于教改的不断深入。
一周一课多人研:是每个教研组每周至少有一节公开教研课,其中一人上“靶子课”,全组参与,课后评议进行“首研”,然后异班再次执教,全组教师再次听课,再次评析、修正完善,进行“再研”,然后教研组他人尝试实践,互动分享,课后再次集中研讨,进行“三研”。该项活动促进了教师反思能力的提升,促进了教师间教学思想的比较、跟进,促使教师走出了固有的思维模式,促使了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
引领开放课: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基于“传、帮、带”性质的示范课。我们鼓励青年教师自动拜师,开展“与骨干教师同行”活动,课堂是开放的,徒弟随时可以听师傅的课,不必打招呼。“引领开放课”的作用是双向交互的,一方面是对师傅教学思想的完善和提高,是促进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对徒弟课堂教学的引领和指导,是提高的过程。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