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研究目标:
通过区域性的以智能机器人教育为载体的教师教育行动研究,提升教师发展的主体精神和主体意识,开发机器人文化所蕴涵的丰富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
3.研究内容:
1)中小学普及机器人文化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
2)中小学普及机器人文化教师教育行动研究
3)智能机器人教育进入中小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4)中小学普及机器人文化对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创新的促进作用
4.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互连网上的搜索引擎,实现跨越时空的信息跟踪,密切关注国内外机器人文化教育发展动态和趋势,为课题研究目标定位提供理论依据;
·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对我区中小学学生、教师、学校领导不同层面的抽样调查,为中小学普及机器人文化的必要性、需要性、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
2)行动研究法(以教师培训行动研究作为本课题的主线和突破口)
·设定基于智能机器人教育主题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建设教学目标、内容、模式
·教师培训活动实践
·培训活动反馈信息分析和研究
·课程、教材、培训模式的进一步调整
·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3)经验总结法
通过个案经验交流、课程开发阶段总结、培训班学员小结和交流、参赛活动总结交流、中期总结、开放的社区交流、基于城域网的超媒体互动学习平台的搭建,激励思想的沸腾、实现文化的融合、促成精神的建构,使课题研究始终定位于教育创新的前沿。
5.基本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2001年10月——11月
对上海广茂达电子信息有限公司的个人机器人产品进行调研,在上海第四届青少年科技节期间,首次参加智能机器人比赛,对本市、本区的机器人活动进行了考察
2002年1月
与上海广茂达电子信息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在教师培训项目上进行合作
2002年1月——3月
收集信息,处理分析相关资料,开发教师培训课程和教材
2002年3月——5月
“智能机器人设计和开发” 第一期教师培训
2002年5月——6月
任务驱动教师培训模式的探索,组织教师参加“2002年中国机器人竞赛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