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文化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问题观察报告
近一个时期,我们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进行了观察和思考,本文就是思考结果的呈现:从对信息文化的分析开始,研究信息文化的位置、意义和特征,对信息技术教育实施的方法要求,比照实践中出现的情况,顺次触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合理的实施方法以及价值的实现等等。
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文化与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技术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对劳动者基本素质培养的要求。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的流畅实施,必须对信息技术对应的文化层面有一个准确的认识。首当其冲的问题是,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技术训练或者说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当前时代,知识经济的决定性支柱就是高科技技术。关于高科技技术,一般认为它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以及管理科学(软科学)技术。美国促进科学协会于1989年推出的2061计划,将科学技术的各个侧面之于教育以及作为教育内容的重要性做出细致描述,然而,除信息技术部分外,基础教育并不要将所有这些科学技术侧面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内容,其中大部分仅在有关课程中轮廓性地给以介绍即可,这主要基于两个原因。第一,高科技技术的所有分支,大部属于高端的精英文化,它们的某些应用侧面可能贴近社会生活,但技术本身远远离开普通大众,不需要在基础教育中对其过分强调。第二,所有高科技技术侧面,既相互独立,又几乎都与信息科学技术有关。将信息科学技术作为它们的支持基础,因此信息科学技术实际上已成为所有学科的新基础。
即使是信息技术本身,它一般意义上所包含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激光技术乃至生物计算机技术等许多方面,也只有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最近几年才走近大众因此,信息技术教育所指的内容,至少不需要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激光技术乃至生物计算机技术这些方面,这就只剩下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计算机与互连网技术是经历了不同的文化阶段才逐渐走近大众的。在与用户友好观念的影响下,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需要越来越少的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才越来越多地成为大众文化平民文化的组成部分,按照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所要求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肉主学习,探讨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正是在大众文化层面上的,对未来社会劳动者的一般性的要求,而不是精英文化意义上的要求。因此,信息技术教育的技术内容应该定位在大众文化教育的层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