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理想的课堂
我一直向往理想的信息技术课堂,也曾经无数次在梦里出现这样的情景:一间宽大的教室,整整齐齐摆放着八十几台高等电脑,学生一人一台,再也没有为争着抢占电脑而出现的面红耳赤的场面,再也没有因为自己的文件被他人删除而痛哭流泪的情景。然而,一切都只是一场梦而已,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啊!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互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也正是由于它的这些特点,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特别是课堂管理仍然是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相信凡是执教信息技术课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太难了!如:讲理论时,所谓的好学生常会抢着说话或不认真听课;讲软件时,他们又会抢着说新版本软件的操作没有这么复杂,这无一不打断教师的讲课思路。电脑室中的管理更是难以控制,电源声、击键声、移凳声、讨论声不绝于耳。时时有人讲话,时时有人喊电脑死机,时时有人在走道中走动,时时有人喊:“老师,做完了,你来检查。”时时有人偷玩游戏与聊天。管得过严,学生不喜欢上课;管得不严,一片混乱,无法教学。唉,电脑课怎么就这么难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想可能是课堂教学管理模式有问题,需要进一步学习制定和完善。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环境的营造应该强调课堂文化的渲染和师生间情感的融合与沟通,从而使课堂纪律更多地依赖于学生的自律。教师在课堂中设计问题情境时应注意所设计的问题应该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乐于去探究,去实践的知识:一、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课堂问题;二、设计能启发深化讨论的后续问题;三、要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提问来引导讨论并操作;四、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要代替学生思维;五、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老师应注意适时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进而有效地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而且还能激励行动,保持良好的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互动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