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评价 激励创作
在上学期的教学总结与评价会议上郭校长特别强调了评价在副课教学中的作用,评价能够更好地让学科教师组织教学,落实教学任务。我认为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特别注重评价的作用,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知识的创新性学习。本学期我主要针对这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课堂纪律、作品创作、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合作意识等。
通过一周的实践,这样的教学评价效果还是很明显的,由于我课前给每个班的学生合理地分组,课堂上小组长积极负责,学生们的课堂纪律和合作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明显比以前有了好转,收到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发现,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表现突出,而且模仿能力很强,比如我给他们演示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他们创作时极力模仿的对象。为此,我特别注重优秀作品在学生创作和学习中的演示与激励作用,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观看、欣赏和评价,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激发他们创作作品的愿望,以达到引入的目的。例如:在幻灯片教学的第一课时,我事先准备了一些漂亮、精美的幻灯片作品,通过多媒体广播系统全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评价。由于这些作品具有色彩鲜艳、版面美观和形式多样等特点,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响,这时我抓住时机提出:“这些幻灯片作品都是和你们年龄相仿的小学生用电脑制作出来的,你们想不想也试一试呢?”这样的评价活动,利用了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激发了他们的直接兴趣,为下一环节中“动手制作我的第一张幻灯片”进行了铺垫。又如,在powerpoint艺术字教学时,可以先出示一张分别用普通文字和艺术字制作的贺卡,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感受艺术字的特点和魅力,使他们迅速对艺术字产生兴趣,再自然地引领他们进入艺术字学习的天地。这种评价一般适用于新知识的引入环节。作品最好具备画面优美、效果明显的特点,能达到一种“震撼”的效果。至于作品来源,我认为可以是真实的学生作品,也可以是教师范作,甚至网上资源的适当引用。学生们利用自己的感官(眼、脑、嘴、手)参与了知识引入、学习、掌握的全过程,操作起来也更加熟练,更加富有创意。
以有效的活动促进技能的形成
信息技术课程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以有效的课堂活动带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养,把电脑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这一段时间我努力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新的教学方法,和一些老师交谈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严格按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课堂组织、教学后记等备课环节设计教案,安排学生去开展有效的课堂探究活动,尽量让活动开展得有趣味,激发学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具有独特的操作性与实践性,信息技术课堂最重要的是有效活动的设计,活动应穿插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组织学生通过活动来掌握基础知识;通过活动去探究原理及规律;通过活动,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信息技术操作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之,要通过活动来完成信息技术课标提出的各项基本要求。
在课堂活动具体操作中,我认为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
1、活动的开放性。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去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并提倡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比如:这周的电脑课上,我引导学生利用“自选图形”进行作品的创作,我先以一个小故事《三只小猪》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用“自选图形”画图案,编故事的兴趣。学生们积极动脑动手进行作品创作,他们有画房子的;有画飞机、坦克的;甚至还有的同学在专心致志地画神州六号呢,那样专注,那样耐心的学习态度真让我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