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是有效的课堂管理的核心。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喜悦的基础上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以此获得更大的成功;应该根据学生愿与朋友分享劳动成果这一特点,因势利导,合理分组,允许他们讨论,允许他们走动,让他们教朋友、教周围同学,共同进步;应该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更加轻松,而不应是觉得枯燥、无趣;应该让学生随时调整坐姿,减缓疲劳,不应要求学生像语、数课堂上那样端坐。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知识的辅导者,不应是高高在上的监管者。不应让过多的信息技术资源和信息堵塞了教师与学生间情感交流的通道,而应该向学生敞开心扉,对学生的进步表示欢喜,对学生的失败表示鼓励。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信息技术课程给传统课堂教学增加了生机与活力,加强信息技术环境下新的课堂管理模式的研究将有助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实施。相信具有明确的课堂管理目标、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以及科学激励的信息技术课堂集体,将会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呈现出其魅力与效率。
从小树立远大志向
开学的第一节课上,我给孩子们介绍Office 2000软件中的Powerpoint软件,当谈到软件的启动时,我让他们尝试在电脑上利用Word软件的启动方法自主实践打开Powerpoint软件,许多孩子顺利完成了操作任务:开始---程序---Microsoft Powerpoint,其中一位平时爱观察的学生突然问:“老师,Microsoft是什么意思?”我连忙给他们介绍,Micro 是“微小,小型”的东西, soft 是“软件”,Microsoft 是“微软” 的意思,也就是说Office 2000软件是微软公司发明和研制的办公操作软件。一提起微软,同学们立即七嘴八舌地说起了比尔·盖茨---这位微软的创始人、微软的精神象征;而一谈起比尔·盖茨──这位富可敌国的世界首富,大家又不得不提起软件巨人---微软公司。我顺势让班上精通电脑的同学给大家讲讲比尔·盖茨与微软,但同学们谈得并不多,只知道他是世界首富,微软公司的总裁。于是我布置他们课后上网或到门口的书店查查有关比尔·盖茨的资料,一方面来了解这位电脑天才,另一方面更加激发痴迷电脑的天才少年们努力学习钻研电脑知识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