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生活百科 > 科普知识 >

地震科普知识(5)

时间:2010-07-03 13:25来源:未知 作者:五里河 点击: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必须按2:15的比率进行,即做人工呼吸2次,接着做胸外心脏按压15次,反复交替进行。 创伤现场急救四大技术 分别是止血,包扎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必须按2:15的比率进行,即做人工呼吸2次,接着做胸外心脏按压15次,反复交替进行。
  创伤现场急救四大技术
  分别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止血
  止血方法有四种:指压(压迫)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止血带止血,还有填塞止血。
  指压止血法就是用手指压住出血伤口的上方,使得血管被压在附近的骨块上,从而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的目的。指压法要求以一定的力量压住血管,尤其是下肢血管出血,否则达不到止血目的。采用指压法止血,需要事先了解身体大血管的走行位置,准确施压,才能奏效。
  加压包扎止血就是用干净、消过毒的较厚纱布,覆盖在伤口表面,如无纱布,可用干净毛巾手帕等替代。然后再纱布上方用绷带、三角巾紧紧缠绕住,加压包扎,即可达到止血目的。
止血带止血就是在出血点附近绑扎止血带。一般扎止血带的位置应在伤口的上方,应距离伤口越近越好,以减少缺血的区域。上肢出血时扎上臂的上部,下肢出血时可选大腿上部,前臂和小腿一般不宜绑扎止血带。用止血带止血方法简便,效果可靠,关键时刻可起到挽救生命的作用。但止血带完全阻断了受伤肢体的血流,如果绑扎时间过长,受伤肢体容易发生坏死等严重后果,因此,正确使用止血带非常重要,最好与加压包扎止血法配合使用。最合适的止血带是弹性的空心皮管或橡皮条。紧急情况下,可用宽布条、三角巾、毛巾替代,也可用衣襟、领带、腰带等就地取材。在使用止血带前,在绑扎位置先垫一层毛巾或几层纱布或直接扎在衣物上,避免皮肤被止血带勒压而坏死。连续使用止血带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若连续使用,应每隔1小时放松止血带一次,每次放松时间为30秒~1分钟。  
伤口包扎
  包扎伤口的目的主要有:帮助止血,吸收伤口流出的液体;固定骨折,尤其是开放性骨折;保护伤口不被污染,减少感染机会;固定覆盖在伤口上的辅料,如纱布等。如伤口出血量大、速度快,应采用加压包扎,或者加压包扎加止血带进行止血。如出血量小、速度慢,应先清洁伤口再包扎。使用的材料有:绷带、三角巾,也可就地取材。包扎要求:轻、快、准、牢,先盖后包(干净敷料),不可过紧或在伤口上打结、暴露肢端。
  对伤员固定
  固定的目的是:避免进一步损伤、减轻伤员的疼痛和便于搬运。可以使用夹板、书本、或树枝等进行固定。
  外伤固定应注意以下事项:有开放性的伤口应先止血、包扎,然后固定。如有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应先抢救,伤情稳定后再固定;怀疑脊椎骨折、大腿或小腿骨折,应就地固定,切忌随便移动伤员;固定应力求稳定牢固,固定材料的长度应超过固定两端的上下两个关节;夹板和代替夹板的器材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应先用棉花、碎布、毛巾等软布垫在夹板与皮肤之间,尤其是肢体弯曲处等间隙较大的地方,要适当加厚垫衬。
 地震伤员的搬运
  伤员宜躺不宜坐,昏迷伤员应侧卧或头侧位,要严密观察伤员神情;要保护颈椎、脊柱和骨盆。
  如一人运送,可采用扶行法、背负法、爬行法或抱持法。如两个人运送伤员,可采用轿杠式或双人拉车式。如三个人运送伤员,可采用三人同侧运送。
  制作简易担架方法
可用上衣、被单、绳索、门板与木棍组合等方式做成简易担架搬运伤员。
四、灾后疾病控制
震灾后容易流行传染病的原因
  震灾后容易流行传染病,主要是由于以下因素:
  饮水:由于地震后自来水供应的中断,或因其他条件限制,灾民往往饮用一些平时不喝的类似井水、泉水甚至水库里的积水等不干净的水。由于这些不洁净的水未进行杀菌处理,极易导致灾民中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露天宿营:震后房屋被震坏或出外躲震,人们往往在露天宿营。由于灾后心理紧张,人的免疫能力相对较差,在加上露天寒暑变化无常,风吹日晒雨淋,此时人就容易患病。
  居住密集环境差:灾后人们往往集中在避难场所或其他指定地点居住,居住密集,同时大量救援人员与志愿者的涌入,人际交往频繁。如果临时居住地的垃圾、粪便得不到及时处理,容易污染水源,同时也容易滋生蚊蝇,繁殖细菌,造成疾病流行。
  食物污染:灾区由于食物短缺,灾民可能食用一些平常不吃的变质、受过污染的食物,或由于环境条件变差,使得餐具消毒等不如平时,造成食品的污染。
  尸体污染:在地震重灾区,由于人或动物的尸体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在温度较高和雨水较多的季节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使灾区环境卫生急剧恶化。蚊虫大量滋生:积水可能带来蚊虫的滋生。地震后往往伴随着阴雨,积水增多,再加上高温天气,造成蚊虫大量滋生,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保证灾区的环境卫生
  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必须搞好环境卫生,其主要内容是:
  保护水源:灾区要做好水源保护;在自来水供给中断的情况下,选择水源的顺序应该是井水、河水、湖水、塘水。水井周围30米范围内不要设置厕所、粪坑、垃圾堆。供饮用的河水水段,应插上明显的标志。不要把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在附近的河里,灾民生火煮饭,排放污水,都要注意避开水源。饮用水塘不允许洗衣、洗菜、饮牲畜。掩埋遇难者遗体一定要远离水源,按灾害发生地的实际情况妥善处理人和动物尸体,最好的处理方式是焚烧并深度掩埋。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