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普知识(5)
时间:2010-07-03 13:25来源:未知 作者:五里河 点击:次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必须按2:15的比率进行,即做人工呼吸2次,接着做胸外心脏按压15次,反复交替进行。 创伤现场急救四大技术 分别是止血,包扎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必须按2:15的比率进行,即做人工呼吸2次,接着做胸外心脏按压15次,反复交替进行。
创伤现场急救四大技术
分别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止血
止血方法有四种:指压(压迫)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止血带止血,还有填塞止血。
指压止血法就是用手指压住出血伤口的上方,使得血管被压在附近的骨块上,从而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的目的。指压法要求以一定的力量压住血管,尤其是下肢血管出血,否则达不到止血目的。采用指压法止血,需要事先了解身体大血管的走行位置,准确施压,才能奏效。
加压包扎止血就是用干净、消过毒的较厚纱布,覆盖在伤口表面,如无纱布,可用干净毛巾手帕等替代。然后再纱布上方用绷带、三角巾紧紧缠绕住,加压包扎,即可达到止血目的。
止血带止血就是在出血点附近绑扎止血带。一般扎止血带的位置应在伤口的上方,应距离伤口越近越好,以减少缺血的区域。上肢出血时扎上臂的上部,下肢出血时可选大腿上部,前臂和小腿一般不宜绑扎止血带。用止血带止血方法简便,效果可靠,关键时刻可起到挽救生命的作用。但止血带完全阻断了受伤肢体的血流,如果绑扎时间过长,受伤肢体容易发生坏死等严重后果,因此,正确使用止血带非常重要,最好与加压包扎止血法配合使用。最合适的止血带是弹性的空心皮管或橡皮条。紧急情况下,可用宽布条、三角巾、毛巾替代,也可用衣襟、领带、腰带等就地取材。在使用止血带前,在绑扎位置先垫一层毛巾或几层纱布或直接扎在衣物上,避免皮肤被止血带勒压而坏死。连续使用止血带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若连续使用,应每隔1小时放松止血带一次,每次放松时间为30秒~1分钟。
伤口包扎
包扎伤口的目的主要有:帮助止血,吸收伤口流出的液体;固定骨折,尤其是开放性骨折;保护伤口不被污染,减少感染机会;固定覆盖在伤口上的辅料,如纱布等。如伤口出血量大、速度快,应采用加压包扎,或者加压包扎加止血带进行止血。如出血量小、速度慢,应先清洁伤口再包扎。使用的材料有:绷带、三角巾,也可就地取材。包扎要求:轻、快、准、牢,先盖后包(干净敷料),不可过紧或在伤口上打结、暴露肢端。
对伤员固定
固定的目的是:避免进一步损伤、减轻伤员的疼痛和便于搬运。可以使用夹板、书本、或树枝等进行固定。
外伤固定应注意以下事项:有开放性的伤口应先止血、包扎,然后固定。如有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应先抢救,伤情稳定后再固定;怀疑脊椎骨折、大腿或小腿骨折,应就地固定,切忌随便移动伤员;固定应力求稳定牢固,固定材料的长度应超过固定两端的上下两个关节;夹板和代替夹板的器材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应先用棉花、碎布、毛巾等软布垫在夹板与皮肤之间,尤其是肢体弯曲处等间隙较大的地方,要适当加厚垫衬。
地震伤员的搬运
伤员宜躺不宜坐,昏迷伤员应侧卧或头侧位,要严密观察伤员神情;要保护颈椎、脊柱和骨盆。
如一人运送,可采用扶行法、背负法、爬行法或抱持法。如两个人运送伤员,可采用轿杠式或双人拉车式。如三个人运送伤员,可采用三人同侧运送。
制作简易担架方法
可用上衣、被单、绳索、门板与木棍组合等方式做成简易担架搬运伤员。
四、灾后疾病控制
震灾后容易流行传染病的原因
震灾后容易流行传染病,主要是由于以下因素:
饮水:由于地震后自来水供应的中断,或因其他条件限制,灾民往往饮用一些平时不喝的类似井水、泉水甚至水库里的积水等不干净的水。由于这些不洁净的水未进行杀菌处理,极易导致灾民中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露天宿营:震后房屋被震坏或出外躲震,人们往往在露天宿营。由于灾后心理紧张,人的免疫能力相对较差,在加上露天寒暑变化无常,风吹日晒雨淋,此时人就容易患病。
居住密集环境差:灾后人们往往集中在避难场所或其他指定地点居住,居住密集,同时大量救援人员与志愿者的涌入,人际交往频繁。如果临时居住地的垃圾、粪便得不到及时处理,容易污染水源,同时也容易滋生蚊蝇,繁殖细菌,造成疾病流行。
食物污染:灾区由于食物短缺,灾民可能食用一些平常不吃的变质、受过污染的食物,或由于环境条件变差,使得餐具消毒等不如平时,造成食品的污染。
尸体污染:在地震重灾区,由于人或动物的尸体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在温度较高和雨水较多的季节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使灾区环境卫生急剧恶化。蚊虫大量滋生:积水可能带来蚊虫的滋生。地震后往往伴随着阴雨,积水增多,再加上高温天气,造成蚊虫大量滋生,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保证灾区的环境卫生
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必须搞好环境卫生,其主要内容是:
保护水源:灾区要做好水源保护;在自来水供给中断的情况下,选择水源的顺序应该是井水、河水、湖水、塘水。水井周围30米范围内不要设置厕所、粪坑、垃圾堆。供饮用的河水水段,应插上明显的标志。不要把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在附近的河里,灾民生火煮饭,排放污水,都要注意避开水源。饮用水塘不允许洗衣、洗菜、饮牲畜。掩埋遇难者遗体一定要远离水源,按灾害发生地的实际情况妥善处理人和动物尸体,最好的处理方式是焚烧并深度掩埋。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