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普知识(6)
时间:2010-07-03 13:25来源:未知 作者:五里河 点击:次
保证环境卫生:在灾民聚集地要设置临时厕所、垃圾堆集点。做好粪便、垃圾的消毒、清运等卫生管理工作。大地震后,救援人员在救灾过程中产生的垃圾
保证环境卫生:在灾民聚集地要设置临时厕所、垃圾堆集点。做好粪便、垃圾的消毒、清运等卫生管理工作。大地震后,救援人员在救灾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也会成为威胁灾区生态环境的一大隐患。要高度重视救灾人员产生的垃圾污染问题,否则将形成严重破坏灾后生态环境的二次污染并给灾区埋下疫情隐患。因此,临近废墟上的垃圾要进行彻底处理。防疫工作人员废弃的防护服.空的矿泉水瓶和饭盒,尤其是一些医疗垃圾,都不要乱扔。医疗垃圾比较特殊,最好当天处理完毕,如果气温比较高.如果堆放延迟,就会产生疫情隐患,也会给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正确选择露宿地点
露宿地点应选择干燥、避风、平坦之处。注意避开易遭洪水侵袭的地方。在山区不要选择在易受塌方、滚石和泥石流影响的地方。在山上露宿时,条件允许时可选择在东南坡,因为那里不仅避风,而且早上能最早见到太阳。搭建帐篷、厕所和设置垃圾堆放点时注意应选在饮用水源的下游或下风处。
露宿时容易产生的健康问题
发生地震后,很多建筑物倒塌,未倒塌的也因为安全隐患而无法住人,灾民们不得不在外露宿。露宿时,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影响,灾民的身体健康容易出现问题。
由于夜里户外气温低,露宿时人体和外界的温差大,肌体抗病能力下降,第二天醒来易产生头晕、头痛、腹痛、腹泻、四肢酸痛、周身不适等症状。如:露宿熟睡时如面部受风,第二天清晨就会感到偏头痛,甚至忽然口角歪斜、流口水,一只眼睛闭不住;睡觉时如肚子受凉,会引起腹痛、恶心、腹泻,甚至诱发胃肠痉挛、急性肠胃病。
另外,露宿时席地而睡容易将尘土吸入口腔和肺部,由于睡眠中人体免疫机能降低,尘土和空气中的细菌、病毒乘虚而入,会引起咽炎、扁桃体炎、气管炎等疾病。
如果是席地而卧,身体和地面仅隔着薄薄的凉席、塑料布,凉风与地表湿气向上蒸腾的作用,常常会诱发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病等。
露宿时如皮肤裸露在外,易受到蚊虫叮咬。被蚊子咬后可能被传染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乙型肝炎等;如被昆虫叮咬,甚至有些昆虫只是在皮肤上爬一下,就会引起人体皮肤条索状或斑块状的水肿性红斑、丘疹、水疱,灼痛刺痒。
夏季应注意防暑降温
如夏季发生地震,灾后应注意防暑。
如有条件,需在防震棚上遮阴,加强棚内空气对流,中午在防震棚周围洒水降温等,预防中暑。
在烈日环境下外出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头部,最好戴上遮阳帽。衣着宜选择浅色宽大的衣服,以便于通风,散发体热。安排劳动、活动时,应尽量避开中午最热的时间(中午12点至下午3点),并注意每次活动的时间不要太长,要在中间安排休息。
在炎热的环境中,应当多喝水。如果大量出汗,应当喝些盐开水或绿豆汤等,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每次喝水不要喝得太多,可分多次饮用。必要时,可以服用一点人丹、十滴水等药物。
在炎热的环境条件下,要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
保证饮水卫生
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条件,发生大震灾时,要保证往日正常水平的用水是很困难的,必须克服困难、节约用水,直到恢复正常生活。但是,过于减少饮用水,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在日本阪神地震灾害中很多老年人不太喝水,结果身体健康状况恶化。在其他有的地震灾害后,有很多人因得不到饮水,又居住在狭小的避难场所中,身体不能活动,最后导致死亡。其原因是血液结块,阻塞肺血管所致。因此,发生灾害时,要尽可能的减少洗衣服和洗澡用水,注意确保饮水充足。
瓶装水、开水或经过消毒的水都可放心饮用。也可饮用安全的罐头、果汁、蔬菜汁或其他来自罐装食品的液体。如果饮用已经开口的瓶装水,一定要消毒或烧开后饮用。
不要饮用变色、有异味的水或融化的冰块。
游泳池、温泉的水只能用于洗澡、洗手等,不能饮用。
不要使用污染的水洗碗、刷牙、洗菜、洗水果等。
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
饮用水要经过澄清、过滤、消毒等处理后方可饮用。方法如下:
浑水澄清法
用明矾、硫酸铝、硫酸铁或聚合氯化铝做混凝剂,适量加入浑水中,用棍棒搅动,待出现絮状物后静置沉淀,水即澄清。没有上述混凝剂时,可就地取材,把仙人掌、仙人球、量天尺、木芙蓉、锦葵、马齿苋、刺蓬、榆树、木棉树皮捣烂加入浑水中,也有助凝作用。
饮水消毒法
煮沸消毒:即将生水用火烧开。煮沸消毒效果可靠、简便易行,煮沸1分钟就可以杀死绝大多数微生物。
药剂消毒:如果没有条件烧开水,可以使用专业人员提供的消毒片或含氯制剂进行消毒,也可用漂白粉等卤素制剂消毒;按水被污染的程度,每升水加l~3毫克氯,15~30分钟后即可饮用;个人饮水每升加净水锭两片或2%碘酒5滴,振摇两分钟,放置10分钟即可饮用。
对于就地取用非自来水的供水车或水桶,在取水的同时应根据水箱(桶)的容积投入相应量的消毒剂。估算药剂用量的原则是,水源污染重的用量应多于污染轻的;地面水用量多于地下水;夏季时用量应多于冬季时。
饮用水的储存
灾民每人每天平均用水量应为5升,主要用于饮用、做饭和洗漱。至少应储备3~5天的饮用水。
------分隔线----------------------------